尾气检测黑产链曝光!7个月出具2573份假报告
时间:2025-03-28 14:23:22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各类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源头之一。为治理移动源“黑尾巴”,相关部门近年不断开展专项行动加以整治,然而一些超标排放车辆仍然“带病上路”,畅通无阻,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半月谈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其根源在于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违法手段五花八门,甚至形成产业链,一家机构出具成百上千份假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 违法手段五花八门

排放检验是机动车污染管控的关键环节,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汽车尾气是否超标。2024年年末,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发现,某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测的部分车辆分属不同品牌,但其车辆排放控制系统的软件标定识别码却完全一致。后经调查,在对113辆汽车排气检测中,该机构使用标识为“OBD II”的作弊设备,帮助OBD检查不合格的车辆通过审核,并违规出具合格报告。

类似事件在多地频发,链条式违法行为正向全国蔓延。从生态环境部近期通报的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典型案例看,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违法手段五花八门,从作弊装置的研发生产到制作销售,横跨山东、浙江等多个省份,出现包括制作商、经销商、检测公司、维修站在内的完整灰黑利益链条。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抽查发现,淮安市安宏机动车检测服务公司使用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作弊器,使得原本不合格的尾气检查结果变为合格,2024年1至7月共出具2573份虚假检测报告。

线下造假行为多发,线上违法兜售更加泛滥。“消除OBD故障码”的教程遍布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一些博主还教网民如何通过OBD接口更改汽车电脑程序。半月谈记者在检索中还发现,大量“OBD故障检测仪”“OBD故障消码器”在电商平台售卖。平台商家介绍,利用这种仪器可以消除故障码,让车辆通过排放年检。

“工业污染多为高架源,移动源则大多在近地面1.5米以下,污染物更容易升至人的呼吸高度,对健康危害更大。”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与生态产品价值化研究中心主任葛之葳说,排放检验是机动车污染管控的关键环节,弄虚作假严重侵害群众健康。多方失守,屡治难绝

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进行整治,但由于经营主体良莠不齐、违法成本过低等难题尚未破除,根治这一危害任重道远。

市场放开导致竞争无序。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2017年以前,尾气检测机构有类似危废处置许可的准入机制,但随着审核取消、市场放开,检测机构逐渐泛滥,大量企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人员能力和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僧多粥少”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

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华东地区一位环保干部介绍,检验机构从套牌换车,到在分析仪和工控机之间加装作弊器更改上传数据,再到随身带一个小盒子就能屏蔽或者消除OBD故障码,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由于整个行业收入少、流动性大,相关人员违法获利一经发现就辞职走人,换个机构再干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监管尚未形成合力。目前,车辆检测机构监管涉及交通、市场监管、公安及生态环境4个部门。监管未形成合力,导致作弊设备充斥各大网络平台无人查处。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杰还发现,由于各地机动车排放检验法律法规不同、监管力度差异较大,一些不合格车辆正在寻找执法“洼地”。以长三角某城市为例,2023年该市有1.5万辆首检不合格车辆,最后近一半车辆都未在上述城市复检,“舍近求远”跨省区检测较为普遍。

部分车主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曹杰认为,当前不少车主环保意识不强,为了通过检测甚至主动到维修单位或检测机构寻找“妙招”,意图蒙混过关。让“黑尾巴”无路可逃

针对上述问题,多位受访人士呼吁,严厉打击机动车检测弄虚作假及不规范检测行为,斩断黑色产业链,完善相关标准,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合力。

保持高压态势全面整治黑色链条,线上线下联动打击违法行为,让中介机构不敢为。南京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执法实践,形成28个异常数据筛查模型,有力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辅助精准执法,市区检测机构执法“先网上查、后现场核”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曹杰建议,保持高压态势,建设机动车“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推送各职能部门,以此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监管。此外,在线上,严令各大电商平台删除相关作弊器营销内容,严禁销售相关产品;在线下,同步推进打断作弊设备产销用和检验机构维修单位违法检修两条利益链,从严从重处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管,增强基层执法能力,让中介机构不能为。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与交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还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抽查及问题线索移送。除加强各部门联动,南京还和安徽马鞍山开展跨省域联合执法,建立检验信息定期共享机制。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位干部建议,除定期开展跨区域专项行动外,各部门需常态化联合行动,梳理监管漏洞,完善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准入、监管长效机制,加强信用监管,让机构不愿为。“生态环境部门可在现有监测点位网络的基础上,增加道路移动式监测措施,建立区域移动污染水平实时评价、预警与追溯机制。”葛之葳建议,在做好“非现场”监管的同时,也要定期向检验机构发送案例提示,以此起到警示宣传、帮扶指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引导机构“不愿为”。

曹杰认为,可实施多部门联合奖惩,实现对检验机构“规范要求—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信用评价—奖惩措施”的信用监管闭环管理,进一步压实检验机构的企业主体责任。

标签:

生活指南
  • 东方雨虹发布全新服务品牌 定义行业服务新范式

     3月15日,东方雨虹The Future Is Now新品及服务品牌发布会

  • 广西昭平县春茶采收忙 茶产品远销海外

    随着天气转暖,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6 61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昭平县作

  • 工信部:到2027年底民爆产品无人化生产线广泛推广应用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对外公

  • 邓州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中心:春节期间加强河道巡查

    邓州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中心持续巡查值守,做到坚守岗位不打烊,河道

  • 柴立元任天津大学校长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央批

  • 甘肃项目环评审批逐“绿”而行

    中新网兰州1月17日电 (戴文昌)17日,记者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苹果续创新高

    中新经纬12月24日电 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

  • 新疆煤制天然气将“扩容”为西气东输“补气”

    中新网新疆伊宁12月10日电 (苟继鹏)一期项目自2013年底投产至今,

  • 冷空气袭闽 福州马尾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

    中新社福州12月7日电 (记者 龙敏)因冷空气致福建沿海海况不佳,福

  • 中国荒漠化防治经验获广泛赞誉

    12月2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

  • 社旗县法院:井盖缺失“伤人” 法护脚下安全

    窨井作为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与群众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

  • 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8% 物流需求保持向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3日)公布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数据

  • 北京大兴长子营镇:农业盛会展新姿,科技合作共绘乡村振兴图

    近日,长子营镇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成功举办了引智兴农 共营未来活

  • 房贷利率下调 为何有的没降到3.30%

    据了解,多数银行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已于10月25日自动完成调整,且

  • 四川泸州榕山长江大桥建成 过江车程缩短至两分钟

    土鸡、土鸭、鲜鸡蛋……四川泸州合江县,天刚麻麻亮,随着小货车缓

  • 世界焦点!2024甲辰年西凤酒封藏大典在陕西宝鸡举行

    10月19日,2024甲辰年西凤酒封藏大典暨昌顺振古作坊载册1406年纪念

  • 民生
    • “汽车城”长春搭对接平台 助供应链企业拓市场

    • 碳路中国丨重庆探寻中欧班列“绿色密码”

    • 《客从八方来》2025贺岁曲艺晚会将播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开展“心成长 梦飞扬”社会心理服务进校园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