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互融”,既在复常,也在变化。“反向深港代购,爆单啦~”8月6日上午8时许,在深圳从事跨境跑腿的吴宇文按照惯例向微信里的客户群发送了前一日过境香港“送外卖”的接单情况,并配上摆满一张小长桌的奈雪、木屋烧烤、窑鸡等大约10种食物包装袋。
吴宇文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自深港全面恢复通关以来,“反向代购”突然兴起,他从3月开始接触这项工作,从“失业人员”变成“灵活就业人员”,最初每日过境香港一次,6月以来因订单量增加“一早一晚,两班过港”。
吴宇文未透露收入,但表示对目前状态满意,称“只想低调赚钱”。一家“PP深港美食跑腿”平台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的收费明细显示:一单总额为30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外卖收取20元;31~100元收取30元;101~200元收取外卖总额30%;201元以上收取外卖总额25%。跑腿“小哥”通常在深圳的出入境口岸接单、过境香港,然后按照约定好的地铁线路在站内完成物品交接。“为了回深圳买洗发水,我忍了两个星期没洗头。”8月10日,香港人何姗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起自己今年一次“*行为”时说,“也不是买不到,SASA(莎莎)什么都有,但都是宝洁那几款,选择比内地和电商少很多。”
(资料图)
何姗是一名正在香港浸会大学念研究生课程的学生,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大约是4000元港币。除了购物,何姗也会把“聚餐、剪头发、做美甲”等项目“留到深圳”再消费。她称,自己并不是经济紧张,只是想把钱花得更合理,“今年(深港通关)又多开了几个口岸,直通车也很方便。”
这是过去一段时间,深港恢复互通以来呈现出的新变化。不仅如此,香港人周末“占领”深圳的话题也在持续升温,小红书、Facebook等社交平台近期亦出现不少“深圳攻略”等内容的贴文,更有甚者详细列出深圳商场空调温度统计表。
8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的数据显示,7月份,深港通关日均 48 万人次,为 2019 年同期的78%。1月8日至8月6日,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共7526万人次,日均 36 万人次,恢复至 2019年的58%。其中,港籍旅客 5257 万人次,占总旅客的70%。
8月9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透过官方微信宣布,自2023年8月14日起,铁路部门将推出广深港高速铁路跨境运输新产品“灵活行”,凡旅客持票面发到站为(深圳)福田至香港西九龙站间的有效车票,在办理过一次改签或超过改签时效后,旅客仍可于票面乘车日期当日办理3次“灵活行”变更车次手续。
广铁集团表示,此举意在进一步方便深港两地旅客往来。目前,从深圳往返香港西九龙站的列车每天超过180列。今年1月15日至8月6日,广深港高铁日均发送跨境旅客4万人次。其中,暑假期间,广深港高铁更是保持高位运行,日均发送为5.4万人次。
一、商业“虹吸”:爱上深圳“平、靓、正”
“在香港,剪头发699元(港币),便宜的也要300多元(港币),海底捞一份千层毛肚128元(港币)。”何姗说,“而且比较容易有不好的消费体验,我们自己也经常吐槽,他们有些人的态度差,是无差别的态度差。”“我太爱那个太二酸菜鱼了,还有绝味(鸭脖),通关之后我大概一个月会回深圳两三次,因为两边都有家,所以还是比较方便。”何姗续称,“以前可能深圳去香港消费的多,因为有价格优势,譬如我的(内地)朋友会让我帮忙带免税店的烟、酒、化妆品,但是日常娱乐有点无聊,深圳就比较多样。”
不止是何姗如此。8月1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支付宝方面获悉,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数据显示,香港人第二季度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环比飙升超3倍,显示跨境通行趋于频繁,出行、消费数据半年内呈现阶梯式上涨。从整个大湾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湾区居民消费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消费金额的140%,以零售、餐饮和电商三个行业为大头。
同时,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显示,6月北上港人总数超408万人次,周五和周六人数明显增多,比其他时间的平均人数增加了22.6%。以最近一个星期六8月5日为例,当日有约32.7万人次香港居民出境,其中包括透过出入境管制站落马洲支线(7.4万人次)、罗湖(8万人次)、高铁西九龙(2.2万人次)、港珠澳大桥(3.4万人次)、深圳湾(3.4万人次)的人次接近25万人次;但同日,内地访客入境香港约为16.5万人次。
深圳商业“反向虹吸”港客——这是深圳拓朴思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BC”)对香港人涌入深圳消费现象的一句话总结。TBC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的分析报告称,在过往的消费习惯中,往往是内地消费者热衷于出境香港“买买买”,而自2023年以来,这一风向开始反转,大量港人涌入深圳消费。该报告认为,从偶发性到群体性,背后的逻辑是深圳消费*性价比、优质服务,以及深港交通连接、线上支付的便捷性。
上述报告举例称,以海底捞为例,香港五家海底捞的平均客单价约为270元,来到深圳门店折扣价高达40%,只需110元客单价即可享受同等“舌尖盛宴”。同时,除2020年开通的深圳10号线从福田口岸一路向北可直达深圳多个购物及休闲场所,以及广深港高铁西九龙至福田仅需15分钟给港人北上创造极大便利之外,今年6月1日、7月1日,可实现深港两地乘坐公交和地铁通用扫码的“一个APP”(指自2023年6月1日起,使用深圳通APP、AlipayHKAPP(港版支付宝)或支付宝APP中任意一个APP,均可在深港两地扫码乘坐公交和地铁)和“港车北上”政策先后落地,进一步增强了深港乃至大湾区融合的便捷性。
二、深港互融:既在复常,也在变化
TBC亦提到,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情,激发了深圳乃至大湾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而港澳运营商北上也在推动大湾区商业格局进化。据该报告不完全统计,目前喜茶已在香港K11、铜锣湾时代广场开店,奈雪的茶在太平山顶也开设了门店,源自广州的品牌IZI8、Market Liberty在香港中环、海港城及K11设立门店,而名创优品也已布局旺角、中环及铜锣湾。此外,深圳创立的高端时尚科技及潮品买手店Drivepro也已进驻了香港太古广场、K11MUSEA。
TBC报告同时亦认为,港澳居民消费一路向北,一方面是受两地巨大的消费价格差吸引,另一方面,湾区丰富多彩的体验内容也给港澳居民带来了新鲜感。这次“反向虹吸”并非是昙花一现,而是未来湾区消费新格局的拐点,更长远来看,凭借大量高品质新商业的陆续面世,大湾区商业格局将进一步打开,未来也将持续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与影响力。
比如,在福田口岸附近经营着一家“老派”理疗店的许红梅,也在迎接变化。8月8日,许红梅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她正在考虑重新装修店面,“我们是做了很多年的老店,基本上都是熟客,以前是(香港过来)的中老年客人比较多,以后可能也要多吸引年轻客户。”许红梅称,他和丈夫一起经营的这个理疗店大约有20年,曾经历过几次搬迁但都集中在深圳出入境口岸附近。
让许红梅动了重新装修念头的是距离其不远处一家提供按摩Spa、餐饮娱乐的生活馆。“他们在小红书上做了很多宣传,请网红打卡什么的,生意就很好。”她说,今年自己在店里增设了美甲的区域,年轻的客人变多了,但环境和服务有限、客单价不高,深港恢复通关后生意的确恢复不少,但总体还是不够理想。
相比之下,位于深圳罗湖口岸附近的佳宁娜广场的深圳自有光口腔诊所(以下简称“自有光”)则更具吸引力和亮点。一名在该店预约免费牙齿美白的顾客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她是在B站上刷到“探店推荐”,知道这家店是一家来自香港的品牌,想先体验再决定是否做矫正。
“我过来(深圳)旅游,看推荐说这家店有不少香港人也来做,想试试看和内地的技术、服务有什么差别。”上述顾客说。同时,一位自有光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该店在香港有6家咨询门店,但牙齿全科的操作在深圳门店,两边咨询价格、服务一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赵圣慧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港人北上消费正在趋向多元化、高端化,从以前简单的餐饮娱乐消费,扩展到时尚服饰、文化艺术、医疗健康、定制服务等等,主要是因为深圳的消费市场可以提供更多高品质、特色化和体验化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得到了港人的认可。
“深港‘双向消费’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地的消费需求旺盛,两地消费资源互补互融比较明显。”赵圣慧表示,未来应更关注深港两地居民跨境消费支付的问题,打通中间政策障碍,便利两地居民跨境支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姗为化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