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竞立,万壑争流,这里是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和物种基因库。5月19日,湖北省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神农架林区举行。
(相关资料图)
5月22日,是第3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的提升,湖北生态质量综合评估等级为“良”,江豚、川金丝猴、麋鹿、青头潜鸭、黑鹳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规模和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面临挑战
“离开绿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想象,而绿色就代表着植物。”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在此次活动上介绍,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最有活力的成分,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然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已知的30万种高等植物中,已有2万种处于濒危状态;到2050年,全球将有6万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每年约2000种高等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植物灭绝会带来什么影响?“如果砍掉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一棵树,大约有10到20种昆虫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明喜说,研究表明,一种植物的灭绝可能危及20至30种其它生物的生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鹗则认为,由于生境退化或丧失、河流形态改变、资源过度捕捞等原因,淡水鱼类保护同样面临挑战,如同一场“寂静”的危机。以湖北为例,中华鲟、胭脂鱼等9种鱼类濒危等级为极危,圆口铜鱼等8种鱼类为濒危,且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状态仍在持续。
保护就是恢复“世界本来的样子”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流域综合治理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郭新明介绍,近年来,湖北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加快挽救正在消失的美丽。
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等五地正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率先在国内探索跨区域协同立法。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湖北累计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区3209个问题整改,整改完成率97.9%。
一方面是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落后的保护手段和捉襟见肘的资金保障,保护区路在何方?宜昌市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后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毛业勇认为,创新才能突围。
“经过思考,我们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保护管理能力。”毛业勇介绍,后河保护区建成1个平台加“N”个模块或应用APP,将科研监测、资源巡护等接入综合管理平台,以数据平台绘就管理底图。
同时,后河保护区先后与1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林麝、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熊等动物展开专项监测,初步明确分布范围和生活习性;通过建设保护繁育试验基地,让极小种群长果安息香的种子繁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不断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建立野生蜜源植物保护示范区、发展中药材等,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毛业勇希冀,后河一定会如愿成为“世界本来的样子、人人向往的样子”。
“鸟导”带火深山旅游业
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举村,面积9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00米,森林面积广袤。曾经,红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鸿苦恼的是,仅靠几亩薄田、几许山林,村民收入低。“虽然发展了天麻种植、黄牛养殖等基础性产业,温饱没问题,但离富裕还有差距。”
一次偶然机会,彭鸿发现,很多游客热爱观鸟。“神农架就是一个巨大的野生动物宝库,红举村鸟类种类多,常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成群出现。”彭鸿思量,为何不抓住机遇、建设观鸟点来吸引游客?
2019年,在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常至的竹林深处,彭鸿用竹竿、木板搭建观鸟棚。游客通过小窗观察和拍摄鸟儿,不直接出现在鸟儿面前,让鸟儿有安全感。她也成了全村第一名“鸟导”——熟悉红举村地形和鸟类分布、了解鸟类品种和栖息地、能准确引导游客观测到鸟类的人。
随着两个观鸟点先后建成,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也促进了红举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批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办起了家庭农场,建起了新的民宿,村里年轻的气息也越来越浓郁。
如今的彭鸿,能熟练叫出200多种鸟类的名字,用相机记录了155种鸟儿。“过去村民保护鸟类的意识淡薄,现在大家主动爱鸟护鸟,因为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彭鸿说,在红举村,人与自然相处愈发和谐。
在红举村的带领下,下谷乡、大九湖镇等都前来效仿,观鸟科普旅游加速兴起。截至目前,神农架林区已连续举办3届全国观鸟大赛,建成观鸟科普基地10个,推荐观鸟线路10条,观鸟产业日益成熟。